信息内容
一厘米的创新

    梁启超曾用“兴味”、“敬业”四个字来概括我国士人对于事业的态度。“兴味”即兴趣、爱好,这是事业的前提。“敬业”即责任感、事业心。这是事业的动力。事业非儿戏,仅有兴趣,无责任感是不行的。

     

      方茂鸿,安徽书协常务副主席,其与共和国同年,和我有着大致相似的人生经历,当过教师,长期从事精神文明建设和文化事业工作,这是他关爱艺术,经年不衰的生命热情倾注于书法的缘分。他给人的印象是稳健厚朴、言语不多,不喜空谈,接人待物,不论年龄大小、职务高低,都一视同仁,以诚相待,在他身上也具有实情实理实说,愤世嫉俗,淡然处事的品格,这对其从艺无疑是一味好的催化剂。

     

      一技之成,当尽毕生之力,在书法成才的道路上没有捷径可走。方茂鸿把继承传统视为安身立命的根基,扎扎实实,肯于吃苦,日课不辍,坐得了“冷板凳”。他的书艺由远而近,溯源于篆隶高古之风,出入于金文、诏版、简帛、汉隶诸碑,又以晋唐人楷则求精,全面体验笔性风规。近取明清人理性张扬的行草,篆隶意趣,并以严谨作风作切身体验;在造型视觉传达与内蕴的笔情墨意上,思索着不同于别人的个人创造。这条路是艰难曲折的,需要艰苦的努力,但作为一个有作为的书法家不可没有这样的意识。我经常以“一厘米”比喻书法创新,意思是,学习书法必须在继承前人的基础上,力争有一厘米的创新,有一点新意。这“一厘米”是指哪怕有些微的个人面貌也是好的,当然不是刻意猎奇,要顺其自然。如果完全模仿古人,那么书法艺术就永远停滞不前。对于大多数书家来说,他们用艺术抒写个性,以个性的真诚演绎艺术,纵使成不了大家,也同样为艺术的发展做出了自己的贡献,方茂鸿在这一点上还是有所为的。

     

      学古不可不变,须当托古而改制。变法而创新,如何变,没有一定的法则和模式、各自有术,因人而异,方茂鸿书法整体如同人的正直、放达之品性,虽诸体兼工,却绵能于用笔强调正笔中锋,刚健厚实,结字重视正面示人,端严大方,不于反常中求险绝,但于法理中求气韵。他多以篆隶书法作品面世,其中隶书最能体现他长期潜心书艺的知性和着力点,颇见“一厘米”的趋势。对于一个书家,能于某一书体有了些微突破,已经了得,何必求全?方茂鸿同时长期精研国画山水,之于书法,无论结字的造型,还是章法的经营位置,均得益颇多,尤其意态和情态表现出画人豪情率意的旨趣。他读诗文,研经典、喜京剧、好音乐,他并不是要在这些领域成为专家,而是作为滋补书艺的字外功,学书之路一是恪守一家,不二法门,英年而成气候不为难事,算是捷径;一是博采众长,兼容并蓄,难于很快形成自家风格,一般多为大器晚成。方茂鸿显然走的是后一条路。为了艺术人生作一次阶段性的总结,他个人书画展11月6日至8日在上海朵云轩艺术中心举办,故而对他的人与艺谈了些自己的印象,以表达对同道书友的情谊。

     

    来源:劳动报


    
用 户 登 录
学生学号:
登陆密码:
所在学校:
  忘记密码
文 章 搜 索 器
关 键 字:
所 在 频 道:
发 布 时 间:
热门文章搜索:大学生  |  简历  |  面试 | 跳槽 | 就业